在日常生活中,拜金主义、享受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无时无刻不在毒害着人们的灵魂,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从思想上和法制上遏制其蔓延,净化人们的灵魂,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在净化人们的灵魂过程中,在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亦可借鉴之。诸如我国历史上儒家的“慎独”和道家的“心斋”,均可借鉴。
“慎独”是儒家的重要修养方法,要求人们善自独处。儒家经典《大学》、《中庸》都有论述。《大学》说:“……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它认为,人们内心的真诚,一定会表露在外面,所以独自一人时,也要谨慎从事。《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就是说,人们在别人看不见的情况下,总是十分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总是十分警惕。认为没有比隐蔽的东西更容易表现出来,没有比细微的东西更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独自一人时,也总是要谨慎地进行内心反省,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名著中,十分恰当地把“慎独”运用于共产党员的修养。他说,一个共产党员因为他无私心,在党内没有要隐藏的事情,“事无不可对人言”,除开关心党和革命的利益以外,没有个人得失和忧愁,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可能的时候,他也能够“慎独”,不做坏事。
“心斋”是指摒弃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它是道家提出的修养方法。斋乃斋戒之意。古代人在祭祀或举行典礼之前的清心洁身谓之斋,以示庄敬。对于“斋”的解释,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过中午不食为斋;其二是指素食为斋。斋戒是指不饮酒,不吃荤。我国民间称素食者为“吃斋”。“心斋”首先是指从思想上遏制物质欲望,戒名、利、酒、色。这也就是要排除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诸种邪念,使人心态纯一。庄子在《人间世》中说到了“心斋”的方法。他说:“虚者,心斋也”。要求人们心中无欲,达到“虚一而静”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精气集中,去掉物欲,就是“心斋”。老子在《道德经》第20章中,描述了处于“心斋”状态时人的思想境界。他说,大家是那样的欢乐,好像是参加盛会,好像是春日登台眺望,独有我却淡淡地无动于衷,像婴儿还不会发出笑声,……。道家认为,世俗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纵情于声色犬马,而道家对物欲则甘为淡泊,对精神生活则要求丰裕,这就是道家的“心斋”之处。
“慎独”与“心斋”是儒、道两家宣扬的内心反省的修养方法,要求人们以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为依据,严格约束自己,不要纵欲,不要干伤天害理、违法违纪的事。
“慎独”与“心斋”都是一种主观的修养方法,故我们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我们借鉴“慎独”与“心斋”,是把它当作一种修养方法。这种修养方法若能实现,又必须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一些曾为新中国的诞生而从战争硝烟中走过来的人,一些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慎独”和“心斋”的。因为他们所具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道德是建立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的深厚基础之上的。要真正做到“慎独”和“心斋”,仅靠个人内心反省是不行的,必须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在为伟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添砖加瓦的工作实践中,才能持之以恒。
我们借鉴“慎独”和“心斋”,不是搞禁欲主义,而是要求人们对私利,对膨胀的物欲,对可能导致的违背公德和党纪、国法的行为进行内心约束,亦就是一种自律。从这方面说,它们有其积极意义的。